种一亩田,山珍海味不如萝卜青菜

发布日期 2016-06-06

symbicort generic availability

symbicort inhaler steroid

abortion pill online

buy abortion pill online

imodium

imodium visitevirtuelle17.com

symbicort

symbicort redirect

lozol

lozol

how long does it take for the abortion pill take to work

how long does the abortion pill take to work

benadryl and pregnancy category

benadryl and pregnancy

naltrexone low dose

naltrexone

naloxone or naltrexone

naloxone vs naltrexone

viagra cena na predpis

viagra prodej brno blog.globalmamas.org

cialis generico 5 mg

cialis generico

naltrexone online

naltrexone for pain

koupit cialis v praze

cialis cena

naltrixone

naltrexone alcoholism medication
张桓 上海壹亩田实业有限公司CEO 
        从年薪百万到开荒种田,从IT精英到面土背天。这就是张桓的选择,在有机蔬菜配送还只是一个概念时,他和两个EMBA同学放弃外企的高薪工作,投身到崇明去种田,从两眼一抹黑,到说起农活头头是道,忍受着长达数年的投入和亏损,终于等来了缓慢的盈利。但张桓还是说:“慢慢来,等个十年再说。”
  十年做品牌,现在才做了一半
  走进张桓的办公室,创业园区的味道就迎面而来。前台上方鲜红的LED屏滚动着销售员的业绩,办公室的玻璃墙上贴着员工激励计划——“泰国游”。衣着没有品牌标识的张桓肤色黝黑。一周跑一次崇明农场,已经给这位前IT高管留下了鲜明印记。说起“一亩田”的盈利,他并未显得十分兴奋。“2011年是持平,去年盈利,今年估计也是略有盈利。但是盈利还是会作为追加投入,用于改善农田环境、开发软件和做一些公益活动上去。”张桓告诉记者,今年“一亩田”又在崇明拿到600亩地,现在正处于改造当中。“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在投入期,一个品牌的建设起码需要十年。”
  不过,一亩田的品牌效应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张桓发现,在2009年创业时最早的那些客户中流失的一些人又回来了。“他们曾买过半年,后来不买了,但是最近又来买了。我问他们是怎么考虑的,他们回答说,看着‘一亩田’4、5年都在坚持投入和发展,觉得比较靠谱,所以重新做了回头客。”这让张桓更坚定了自己的战略,要做长期投入。“有的人做有机蔬菜,他不是真的要种菜,而是为了把摊子铺开,猛投猛投,然后要去吸引投资,去融资。不成功就撤资。这不是我们想要做的。”张桓自承,创业以来基本没有接受过新的投资,过去卖出的一些股份也用一倍溢价买了回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免于股东意见不一致,让“一亩田”的发展保持一个稳定缓慢增长的速度。
  张桓认为,这是由农业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要在全国都有生产基地,然后运到上海来,这是不太可能的。”张桓说:“蔬菜的保鲜难、运输难,决定了生产地和销售地只能在300公里的半径圈内。把新疆的哈密瓜运到上海来销售,实际上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环保的。为了满足人的口腹之欲,就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制造大量的碳排放。”这是一个理念问题,有的企业是“用世界上最好的为一个人服务”,另一种是“要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张桓选择后者,他赞同“利他主义 ”的基本信条,只有大家都好才是真正的好,因为别人的生存状态反过来会影响自己。因此“一亩田”直到现在也没有在外地开拓生产基地,也延迟了很多合作要求。
  “当然企业必须要盈利,员工要加工资,要发展。在物价这么快增长的当下,不加工资是很残酷的。”张桓说。
  “每份12元以下的不可靠”
  谈起在崇明的地,张桓深感其中艰辛。“今年我们拿了600亩,其中有一些是三峡移民。他们说,我们刚刚在老家失地,到了这里又要来一次,不能接受。当然,其实就是要更多的补偿。”由于需要统一规划和种植,开放式的农田也很难管理。“一亩田”还碰到过把地租出去后,又想追要更多租金的农民,甚至会说,不给钱就要在田里散步。“因为有些人没有契约精神,所以很难搞。”不过张桓也没有把这些困难太放在心上,“一亩田”的租约签到了2028年,由于我国土地法规政策非常复杂,“所以这些地也不能算是农民自己的。”张桓笑着说,关键还是把地给种好。
  种地可真是一门技术活。搞技术的张桓自承是门外汉。“虽然谈起甜菜、山药像是那么回事,让我去种就傻眼了。”出身崇明的张桓却从未做过农活,在“一亩田”的探索中也走了不少弯路。刚开始时,“一亩田”的农场由场长全面负责,“我们叫做超人场长,就是样样都要管,每一种作物的种植计划都是他排。但是我们不知道,一个人懂100种作物,但是101种他就不懂了。比如山药,崇明本地农民说,要挖60厘米的洞,要横放。结果场长说不行,要挖100厘米,直放。结果崇明的土壤就是不能挖100厘米的。东西种坏了,怎么办?场长就跑了。”张桓说到这里,自己也笑了。跑了好几个场长后,他们改变了原来的模式。“武将”场长下岗,“文职”场长上任。场长不再管具体的种植计划,而只负责行政事务。
  现在的“一亩田”已结束了拍脑袋种地的模式。按照张桓的说法,就是实现了“订单农业”,有多少订单种多少作物。完全避免了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规律影响。“因为我们的价格是稳定的。”张桓说:“我们的系统会把每一年的农产品需求和价格数据形成分析,同时对于农资,比如种子、积肥的市场价格变化也纳入数据分析。”这样就能知道什么时候某一种作物的需求大概是多少,然后倒推计算出采摘期、生长期、种植期的节点,安排购买农资和排出种植计划。用定向的产品做定向的服务。最大程度上规避了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张桓表示,能做到这一点,完全基于1万多名客户的数据应用,这也是相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可预测,小规模订单农业带来的好处。
  尽管如此,张桓还是坦承这是一个高成本、高投入和低产出的行业。“农业是国家扶持的,享受免税,还有农业补贴。如果没有这些补贴,我们现在还是亏损的。”他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搭大棚就要6万元只能用5年,地租2000元一年,一亩的有机菜产量5000斤-6000斤。从地里出来就是2.1元一斤,加上有机菜需要人工3元/斤,农资等成本1元/斤,损耗0.5-0.7元/斤,包装分拣0.5元/份,物流成本2-3元/份。生产成本就是9-10元/斤。还要加上营销、客服等等,所以每份12元/斤以下的有机菜都是不可靠的,15元都不赚钱。”目前“一亩田”的有机菜售价大约在16元-21元/份。
  三聚氰胺引发的“一亩田”创业
  在做“一亩田”之前,张桓从来没想过吃菜这个问题。他和其他两位创业伙伴相识于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EMBA班上,课程中有一个“盈利模式大赛”,他们三人合作时设想了有机蔬菜配送这样一个项目。在合作中他们产生了把项目落地变成现实的念头,特别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张桓他们的内心都有很大的触动,最终一起放弃了各自原来的高薪管理职位,来到上海最后一片净土——崇明,做起了数字化有机农场,这一干就是5年。这些精英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办公环境、衣着打扮,更是一种心境和心态。
  在张桓家,实行的是净水、净气、净菜的三净工程。所谓净水就是安装了前置过滤、中央净水器,保证全屋包括冲马桶的都是过滤后达到直接饮用标准的水质。“为什么冲马桶也用净水?我当时考虑的是万一有什么意外,马桶水箱里的水也可以救救急。”张桓家的空气也是经过多重过滤,他说自己最看重的就是新风系统,因为不能总关着窗。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净菜,也是难以通过购买净化设备来解决的。
  就比如鸡蛋。“一亩田”也有一些散养鸡,生产一些鸡蛋,但是量很少。张桓说:“土鸡蛋比一般鸡蛋成本高,因为散养的鸡一个人最多也就能管几百只几千只,但是一个机械化饲养场能够管理十万只鸡。产蛋量当然是没法比的。不过,不要以为市场上的土鸡蛋就比饲养场出来的鸡蛋安全。”他说:“现在农村的污染问题太严重了。散养鸡是自己觅食的,吃的是草籽。这里面就非常有可能含有除草剂。因为农民一般不会把除草剂当做农药,他们完全没有这种意识。”“我在农村里看到的景象是,农民屋外的河道里漂的都是生活垃圾,洗发水瓶子之类的。”由于农村的水渠系统是连着的,各种污染都会随着水流渗透到土壤里。所以张桓对所谓的农民自家种的菜也并不抱期望。“整个土壤都有问题。”
  “一亩田”是从2008年开始拿地,是行业内最早的,但光养地就花了一年。什么都不种,就做土地治理,第二年还在有机转换期,第三年才能拿到有机认证。“一亩田”的生活区和农作区离得很远,就是为了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让作物能在自然条件下生长。也正因如此,有机菜看上去总是有点“歪瓜裂枣”。张桓说,有机菜的特点就是每一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你看到那种大小颜色都很匀称标致的,那就肯定不是有机菜。”张桓说:“大小一样说明是统一采购的。你想想,如果是我自己种的土豆,有大有小,我会舍得把小的扔掉,只卖大的吗?不可能,所以有机蔬菜肯定是大小形状不一样的。”
  “卖的不是菜,是服务、是理念”
  在上海周边,类似于绿色农庄、有机农庄的项目不少。北京的“三分地”、“小毛驴”也逐渐被大家所知。不过张桓并不把这些看做竞争对手,反而认为同业者还是太少,他先纠正记者的一个提问:“你说开心农场?开心农场已经消失了。过去还有个‘天天配’净菜社,它还不是自己种菜,就是把菜弄弄干净,结果也经营不下去了。这说明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些理念。”
  张桓强调自己的企业并不是出售产品,而是出售服务。“我们在2009年还是叫生态蔬菜,因为没有拿到认证,直到2010年拿到认证后,才正式冠名有机蔬菜。”但认证并不是保证。“有机认证很严格,但也有问题。比如管理标签和生产是脱节的,如果按照每个产品都要送检的要求,这个流程很长,等送检完了,菜也黄了烂了。所以实际上贴标签的就只管贴,根本不可能一一送检。这个还需要去摸索。”现在“一亩田”有两个机构的有机认证,在每一个商品上都有标签,供顾客去验证和追溯产地。“这很重要,客户一定要有能力去追溯蔬菜的产地,这就不可能超过一定的距离范围。如果超过300公里半径,那就基本上不可能去查证了。”张桓告诉记者,现在“一亩田”几乎每天都有客户上门去看现场。
  “这就好像是餐厅的透明厨房,消费者可以看厨师怎么操作。过去一个面饼掉地上了,厨师很可能捡起来继续做,但一透明,他绝对不会这么干了。哪怕没有人在看着他,他也不会。因为风险成本太大,他犯不着为了一个面饼去冒这个风险。”在张桓看来,开放式的“一亩田”农场,就是最好的有机菜认证,因为人人都可以看得到。
  最让张桓引以自豪的,就是他自主开发的“一亩田”efarm软件。他说:“过去做IT时,也知道数据的作用,但只有在自己亲自去应用后,才有从虚到实的感受。”整个企业的运作、农产品的种植、客户管理,都仰赖于这个系统的强大功能。这个系统还在不断更新,另外“一亩田”也在酝酿开发微信服务号,通过手机APP来接受订单和提供一些追加服务。
  张桓希望,未来能把自己的系统作为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农庄电商”的服务外包商。他认为,未来农业很可能就是,大宗农产品被超大型农企如中粮等所垄断,而蔬菜瓜果由于无法保鲜,则由本地农庄承担供应。“几万个小农庄,大多数是家庭农庄,他们没有人才去做营销、服务和呼叫等。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外包服务,为农庄电商做解决方案。”张桓说:“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做最大的企业,而是做最有特色的企业,能快速地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企业。”(本文采访得到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协助)
  (原标题:种一亩田,山珍海味不如萝卜青菜)
  • 品质保证
    有机原生态
  • 产地直营
    CSF有机农庄联盟
  • 自有物流
    当天采摘12h冷链到家
  • 安全保障
    有机环保,48h退货保障
  • 包邮政策
    99元包邮,VIP满48元包邮
  • 支付方式
    多种支付方式,支持货到付款
服务热线 400-658-1300 021-53304330

WebFarmer 1.0 版权所有© 上海谦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IE10以上版本浏览器,由于浏览器兼容问题造成某些信息显示不完整,本网站不承担法律责任。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9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680号

沪 ICP 备 09023892号-1